大埔慈山寺之旅 (2015.11.01)
依舊俗,農曆重九後十日為觀音誕,此觀音出家之日也. 今歲乙未,觀音誕乃在陽曆之十月卅一日. 大埔慈山寺於是日及翌日特予開放,舉行吉祥法會,接待各方善信,共結善緣. 吾日前承 果德法師之邀,於正誕之次日,前往一遊焉.
是日星期日,天朗氣漬,秋高氣爽. 遵師囑於下午一時半至太和火車站候接待專車前往. 方至車站,已見排隊登車之人龍長又長. 幸好大會安诽甚當,很多義工在場維持秩序.照顧老弱婦孺,車又密,随滿隨開. 倒也不苦. 車經汀角路左拐入洞滓路,前行片時右轉入普門路上山,不久便至山門,全程約廿分鐘而已.
下車沿指示沿右坡而上, 片時便至一大曠地. 左面山坡之上便是前山門矣. 此乃一唐式建築,三楹一進,歇山頂, 左有鼓樓, 右有鐘樓. 綫條簡潔流暢而不失莊嚴. 樓後山崗之右, 可睹白衣觀音之半身巨像. 山門前臨吐露港,正對馬鞍山, 其左乃船湾淡水湖,大壩歴歴入目. 復左則山嶺高低起伏,連綿不断者乃八仙嶺也. 坡下山村環繞,林木葱郁. 山明水秀,真好一片洞天福地也.
升階而上至前山門, 其匾曰:< 入觧脫門> 下款: <辛卯九十六叟選堂> 按辛卯乃2011年,選堂乃香港國学大師饒宗頤先生也.今年一百歲矣. 門前左右各站一力士,高尋丈,古銅色 ,僅衣短袴,手执杖,混身肌肉突起,造型不俗. 穿過山門乃一大庭院, 前為一白石高台,有二段各十三級之石階以登. 其上一殿, 乃二山門焉. 殿為唐式單檐殿阁頂,五楹三進建築. 門上匾曰<一生補處>. 考<一生補處>乃佛家語.指菩薩之至高無尚階位者,一般指彌勒佛. 故二山門即彌勒殿也. 前殿供鎏金彌勒佛,後殿供鎏金韋馱菩薩,造型頗為獨特, 身後俱飾以金盾,極具藏傳佛教之佛像風格, 与平常所見者大為不同. 殿两側配藍白黄紅四色之風(持劍寓鋒),調(持箏寓調),雨(持傘寓雨),順(執吐舌蛇,盖蛇舌為信也)四大天王巨型坐像. 左右山牆之末為分别為鼓樓及鐘樓. 自後出韋馱殿乃一大庭院. 前一高台, 有三段各十五級石階以貫之. 階两側有環台小池如護城河, 池水漬淺, 其內遍植蓮藻之屬,
花光水影,頗有雅緻,
惹得無數遊者於池邊取景. 盖周敦頣之<愛蓮說>中有句云: 「蓮,花之君子者也. 濯漬漣而不妖,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.>香遠益漬,亭亭淨植. 可遠觀而不可亵玩焉. 」真堪為是景寫照矣. 庭院两侧俱迴廊環繞,
其左有配殿曰: <藏經閣>者. 由此俯視阁下, 乃一片密林,
深密幽邃, 青葱一片,
遠處隱約似見另有建築物, 不悉是否即傳说中之李氏私人靜室所在. 於是躡級以登台, 至大雄寶殿焉.
大雄寶殿前為一大丹墀.
殿為壹七楹三進,殿阁頂唐式建築, 莊嚴肅穆, 氣象不凡. 右左两角有鐘鼓樓. <大雄寶殿>門匾上有下 款曰: <庚寅九十五叟選堂>. 盖饒宗頤老先生在2010年所書也. 殿內供奉者乃三尊高逾尋丈之三寶佛金身巨像. 其內楹柱有長联曰:<慈雲靄靄,慧曰高懸,法雨嘉惠十方,福蔭群萌禅意暢; 下聯曰: <山色青青,伽藍肇始,眾生誠信三寳,心開淨土道風揚.> 下 款:<香港佛教联合會會長-覺光撰題>. 其外侧楹亦有联云:
<下兜率而降神,住世八十其年,令九界眾生,徹見本來真面目.>,下聯曰: <睹明星而悟道,談經三百餘會,俾大千佛子,復歸原有舊家鄉.> 下款: <印光法師撰联, 佛曆二五五四年庚寅金秋, 傳印恭書>. 按庚寅歲乃公元2010年而考印光法師(1861-1940) 乃漬末民初中人,乃淨土宗第十三代祖師, 圓寂已久, 故此聯當為舊制, 而由今人-釋傳印所書者. 大雄寶殿大門後亦有一匾曰:<不二法門>. 下款:<辛卯九十六叟選堂>. 辛丑乃2011年也.
賞罷出,繞殿至其後山門焉.
門內照壁乃一大壁畫, 驟觀之斑駁剝落, 殘破之極, 心頗異之. 細觀之下,方悟此乃一極為珍貴之敦煌壁畫複製品也. 其左旁復有一門, 上有獸首門環及滿佈門釘, 亦有可觀. 後山門前之路頗狹仄,盖已靠後山之壁矣. 於是在對面小坡之上,飾以一幅大山墻嵌以月門,
其後乃極狹長之小庭院, 內置竹木樹石以為裝點,
使能從小中見大, 亦頗具匠心之作也.
继之者乃向两旁高低埏埦伸展之矮山墻而已.
在大雄寶殿之右侧斜出向外處有<普門殿>. 殿為五楹三進之殿阁頂唐式建築. 自庭前可看到觀音之上半身莊巖法相峗然其後,盖殿与觀音巨像在同一中軸綫上也. 按<普門殿>乃觀音菩薩道場,
故其內供奉者定為觀音菩薩也. 殿前有環形石地階,中一大池, 高約三尺,径数丈. 中一略高之小池, 水自小池溢出而入大池, 水至大池面而不瀉地,亦奇景也. 殿內供奉者為一藏傳佛教之古銅色四手觀音坐像,盤一足而蹲一腿於蓮台之上, 身後飾有一大金圓盤. 造型与南傳佛教者截然不同. 時方有女導師在內教人誦經,遂過而不入.
門上之<普門>殿匾乃104歲之本 煥法師所題. 盖匾之下款曰:<本煥百O四歲>. 普門殿前有楹联曰: <普賢精修十行願,教化接引娑婆大眾; 觀音慈現千手眼,悲愍救度法界群蒙.>下款云: 「辛卯年仲秋,沙門本煥,時年百有五」考 釋本煥法師
(1907/1912), 俗姓張, 生于農家. 廿二歲於<報恩寺>依傳聖老法師剃度出家. 在1939年任五台山<碧山寺>方丈, 1948年駐錫廣東<南華寺>,1958年被劃為右派分子, 下放<坪石農場>劳改. 1980年獲平反, 任丹霞山<別傳寺>主持, 1987年任<光孝寺>主持, 1992年兼任深圳<宏法寺>方丈. 2012.4.02完寂於寺中, 享年一百零五歲. 殿後有寬阔之山徑及石台階直達不遠處小崗上之觀音臺. 觀音巨像其上焉. 殿前庭之右乃侧山門, 有徑上可旁通觀音台,下至前山門之寺門入口.
自側山門出左拐沿徑而上至一小圓岡, 岡外砌以石墙, 岡上四面繞以白石圍闌, 中有白石觀音蓮臺焉. 台上為一高逾十丈之白衣觀音巨像, 首微俯,面目慈靄, 左手倒持淨瓶, 右手拈一念珠, 一身纓絡,裙裾飄飄, 法相莊嚴,饒有大度. 於是繞台一匝以仔細欣賞. 復至正對普門殿後之登坡石階頂而眺之, 迎面沿階而至之善信不知凡幾也. 遊罷依原路下山, 至前山門下之庭院, 轉右入前山門弥勒殿石台下一層之內堂焉. 過鐘樓下, 石墙上有門,額日: <客堂>者,二字寫得不俗, 僅署 <衲子>二字. 不知何許人也, 然必高人無疑. 復前轉入內堂, 首先入目者乃 <地藏殿>, 其匾署:<夢參敬書>. 室甚大, 頗雅潔,恍如一圖書館, 內供奉地藏王菩薩立像. 造型乃一持禪杖之年青行脚僧, 頗以在西安所見之玄裝造像也. 出而復前乃一極大之地下室大堂, 似為停車場改裝而成者. 其內空空蕩蕩, 僅將幾個角落劃分為休憩所, 佛經流廣處及 阅讀室而已. 遂折返. 至近入口, 為款接员介往<地藏殿>對面之<立體電影院>看電影. 入門先派立體效果眼鏡. 其內頗大,可容數百人. 觀一套十數分鐘之慈山寺簡介,無論內容, 效果, 一無是處, 誠是敗筆也. 觀罷遁出路斜下而出, 至一大堂, 旁有禁區曰:<五觀堂>者,門侧有法噐两件,
一為一大銅磬, 寺院中招食所敲之器, 另一為一大木櫃, 頗類天主教之<約櫃>,似用以盛載貴重經典者. 吾隔玻璃而觀之,堂內有匾曰<五觀堂>,行草联曰: <五觀若存,千金易化; 三心未了,滴水難消.> 無款. 此地似為修行者飲食居停之所也.
遊畢下山, 至停車場侯車而歸, 車至太和火車站已是下午四時半矣.下車時疲乏之極, 有舉步維艱之苦. 盖日前剛作大美篤半日單車遊, 今繼之復行了三個小時之故也. 是為記,
乙卯歲金秋浩明於香澥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