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4月16日 星期三

觀音堂內一詩碑

      記澳門<觀音堂>一詩碑


暮春三月, 返濠江掃墓. 餘暇往普济禪院(即觀音堂) 一遊焉後園,新建有碑林, 中一碑上詩文, 頗有可堪一記者. 錄如下:

  亂離消息總難明, 歲裁書寄未成.  幾斛鲛珠亡國淚, 三年馬角異鄉情.
 蓮鬚閣舊殘峰壞,木末亭孤落日傾尚有神州沉不盡, 與君磨劍斬長鯨.
款曰: 黃榮康(註一)寄黎澤闓(註二)兼奉高劍父,張純初,凌巨川,李供林,張白英. 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歲在戊寅之春 (1938).   白煦.

註一: 黃榮康(1877-1945)字祝蕖,號凹園,晚號蕨庵, 三水人. 嶺南教育家.   失牯由祖毋撫育成 人.  十八歲至南海,執教鞭於陳氏家塾.  廿七歲應南海縣試,名列前茅.  為南海諸生所妒而被排, 遂不再考而潛心經史, 專志育才. 民國九年(1920)赴穗,於河南「冼涌」設 <祝蕖國文專修学校>, 歷十九年.  門下弟子千人,其著者有黃少強,趙少昂,周千秋,吳天任, 李撫虹, 陳維略等.  <擊劍詞 鈔>傳世
註二: 黎慶恩(1879-1959), 字澤闓,順德人.  宣統元年(1909)抜貢, 即授山東知縣,不就.  後畢業於 武備學堂東渡日夲習法津返國創辦<廣東官立法政学堂>. 1924年首議改為<省立法科大学>, 先後俱任校長.  1925年与廣東畫人高剑父, 陳樹人, 經頤淵, 張純初, 黎葛民等輩組<清游會>,談詩論藝於其中.   其為人工書,善畫,喜吟咏, <拙存堂詩>存世.  其哲嗣黎心齋亦法律界中人, 能詩善書, 以狂草名世.  吾藏心齋先生墨寶及其生前珍玩不少也.

註三: 白煦(1949-), 中國近代書畫名家. 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, 評審委員會秘書長, 滄浪書社社員.)
依詩意考之, 此詩應約於1945日夲投降後所作. 盖四十年代初之日治時期, 當時香 港淪陷, 粤亦不保, 唯澳門以為葡萄牙屬地故, 而能獨善其身. 亦異数也. 故粤港名  賢, 一時麏集.  黃氏當年應避亂於澳門, 滯居三年. 此乃亂後返粤, 回憶前塵舊友 所書之詩也.   詩中之「馬角」, 應是澳門「媽阁廟」一音之轉. 又 澳門有<蓮峰古 廟>,  為清朝巡按林則徐,南巡焚燒鴉片時駐之所也.  廟前庭園林木森秀, 花草扶疏, 有阁有亭翼焉. 此吾兒時常遊之地也. 想此或為「蓮鬚阁」与「木末亭」 之 所由來也.  
然其實「阁」与「亭」俱各有出典者.「蓮鬚」一詞原自明末詩人黎美周之詩集名.  黎遂球 (1602/1646),  字美周, 番禺人.  明末抗清義士. 工詩善古文詞. 曾於揚州「鄭 氏影園」雅集中賦「黃牡丹詩十首亅, 眾推為第一. 故有「牡丹狀元」之譽.  後戰敗殉國, 遗作有<蓮鬚集十八卷>傳世. 
至「木末亭」者,  考「木末」二字乃出屈原<九歌-湘君>中句: 「采薜荔 兮水中, 搴 芙蓉兮木末」.  其意乃指芙蓉花開在高高的樹梢上也.  而「木末 亭」在南京雨花臺 之東巅, 其鄰 有泰伯祠, 南宋-楊邦乂剖心處, 明大学士方孝孺墓, 海瑞祠, 曹公祠等. 以上所祠者皆捨身成仁,殺身取義之前買, 高風亮節之仁 人志士也.  故世人有「木末風高」之喻焉.   唐王維<輞川 集>中之「辛夷塢之十八」詩云: 「木末芙蓉花, 山中 發紅萼. 澗中寂無人, 紛紛開且落」.   蓋此借花以寄意者.   
又考「芙蓉」花者, 即「辛夷」花.  木本. 春時花, 故又曰「迎春」.   其苞出 於枝末, 故稱「木末」.  又花苞初出時, 其尖長如筆, 乃又曰「木筆」.  花開時 其大如蓮花, 一株有同兼白紫二色者.  白者瓣少而長曰「玉蘭」, 紫者瓣多而圓稱「芙蓉」.  盖一物而異名耳.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甲午歲暮春, 濠江舊侶記於香海大埔.








2014年4月7日 星期一

简歷-印文.

我自撰的简歴 -印文, 孔平孫老師篆刻. 


祖於張溪,
長于濠江,
業于香海,
隱於碧湖.

癸巳歲冬蘇州行脚

癸已冬蘇州行

2014.1.17 下午一時机抵上海虹橋机場. 即步往隔鄰之高鉄站購票往蘇州. 車三時開出, 数分鐘後,雄弟於崑山站上車会合,三時半便到蘇州車站, 全程僅半小時. 出站轉乘公車往阊门, 於齊門路之博物館站下車, 已是黃昏四時矣. 在路上四望,入目己是一派小橋流水的江南水鄉景象. 雄弟友人為我們訂了房間在北園路83号的麗晶(水庄)大酒店. 雄弟謂記得就在附近,问路而往. 結果走了幾近一小時,歷盡崎嶇,至天色己晦,方才找到酒店. 酒店之入口為一小徑,極不顯眼,走過一個古色古香的庭園,拐一個大弯,才找到酒店的大堂所在. 我們住的房間在大堂建築對面的一幢六層高大樓. 我們住二樓,房間很大,每晚房租人民幣二百二十元,平極矣. 進房收拾停當即打的到夜遊點<觀前街>附近隨喜一番. 下車後打量一下,這裏跟我们下公車的博物館站相距僅一站之遥而己. 閒逛一回,無甚特色,只靠彩灯点綴,遊者亦不多. 與台北西门町,简直不可相比. 晚膳於一遊客區飯店, 乏善可崠  飯罷打的而還. 的士大哥嫌路程太近, 路上唠叼不止. 雄弟發火, 叫車到派出所去, 方始收聲.

翌日晨起,於酒店接待大堂地下飧厅進早膳. 飧厅地方宽敝雅潔,壁上都掛着長長的古老的江南木雕作装飾, 細看之下, 發覺都是西貝貨而已. 飧庁通道右旁, 一張很長的木供桌,上面放滿盤景,用來分隔開通道和飧厅大堂餐庁外面是一列靠着庭園的落地長窗. 客人用飧,坐對園中的扶疏花木,小橋流水,峦亭閣,令人赏心悦目,心曠神怡. 食物很簡單,不外飽點粥麵,豆漿咸菜而已. 膳罷向人請教如何跑去博物館,執着地圖方知博物館就在店後不遠,不外十來分鐘路程而己. 我們昨晚摸黑拐了個大弯,跌跌撞撞跑了近一個小時,真是冤哉枉也

沿酒店旁的<普福寺路>踠蜒而前,穿過一條無名小弄,右拐便是東北街. 問路於一老嫗,此老千叮萬囑我們定要往 <平江路>一遊, 始能領略到舊日蘇州的風貌而不枉此行. 遂依示自東北街直前二個路口,左轉而前. 不久便至一十字街頭,<平江路>牌赫然在左焉. 遂沿路而往,街左是連綿的两層老房,每間面積只约三数十平方, 樓下是店, 樓上住人,粉墻灰瓦,還保持着旧日的惇樸風貌. 路的右邊隔着一行樹木便是一條小河,河岸又是連綿不斷粉墙灰瓦的民居之侧面. 因為屋的正門都在對正橋頭的小路或河义上. 两岸每隔数十丈即連以石橋,居民進出亦頗方便也.  行不久,即見一灰瓦簷白粉牆之門楼,下一小拱門,其上橫扁自右向左以行草書<平江路>三大字,此舊物也. 進門, 路變窄,两旁俱是小店, 伸手可及. 行不遠有小埗頭,一艇泊焉. 艇上有二大筐籮,一翁掌櫓,一媪持網. 先以為賣河鮮者,细视之方悉為於河上清理垃圾者. 過盡小店,路復寬,大宅見焉. 其一灰色水磨磚墙高逾尋丈,白石門樓, 頂上橫匾,右至左行書,凸雕<紫氣東來>四字,其上飛簷盖之,頗有氣,此必當年巨宅. 又有高牆, 其下一門, 有匾曰<瑞靄盈庭>. 總之愈前,则宅愈巨. 至其末,河之對岸己是名園<獅子林>之後苑矣.長長的-列倚水長廊, 下是石台, 上是美人靠, 很有氣势. 再前,路旁有大宅院焉,大門樓粉牆灰瓦,二石獅蹲其左右,两面山牆高低帶五脊,牆高於簷,乃是典型的徽派建築<馬頭牆>是也.( :此乃古時一極聪明的發明, 其主要作用是遇到回祿之災時,高墙可以阻止火乘風势而蔓延之害,二來亦可作装飾之用.) 門樓之後乃一現代多層辦公大樓,可謂中外交融矣. 对岸獅子林後院之末亦有一大宅院青磚圍墙高聳,牆頂带方孔.拐角之兩端,俱各有一白色馬頭牆,逾四丈,高倍之.頂分别高低五叠瓦簷脊,狀如山字,此馬頭之至高等級者,俗稱「五岳朝天」者是也. 粉牆之前,一幅凸出之青磚牆,宽约二丈高三丈,下有数尺高石台基,一竭山頂飛簷之半亭出焉. 半亭結構,平生未之見也. 回程中如廁於路旁一玄瓦粉牆之樓阁式<公眾衛生間>,内甚潔,除廁纸,水喉,肥皂齊備外,居然還點着香薰除臭. 歷年中外旅遊所見,僅此而己,至堪稱赞也.
 
遊罷<平江街>即往尋蘇州博物館焉. 步行十數分鐘便至,首先入目者乃拙政園,入場费近二百元,過门不入,吾等之目的地乃博物館也. 隔鄰是忠王府,再鄰便是博物館矣. 照我看,從前之拙政圓,忠王府及博物館本是一體.只是天王李秀成來時佔了部份樓閣庭園作王府而已. 蘇博是近年的新建築,由世界馳名之華裔建築家貝律銘設計者. 将中外文化融為一體而建成此館. 從外觀之,整座館僅是一所古代中國式庭院而已. 進了門却是個高敝明亮的現代化大堂,堂前面乃一玻璃幕牆牆外是個大花園.近處是一極大池沼,曲橋台榭其中焉. 水之盡頭乃一列靠在界墙前的連綿遠山. 這設計很聪吗,把一個極有限的空間擴大拉遠到無限遠. 而四面的樓台,亭阁,曲橋,遠山在水面的倒影,隨着日照移動而變化,此真參天地造化而成之美景也.  透過幕牆, 遊人看到的是一幅真實的,立體的平遠山水圖. 館之內部結構,則全是現代化鋼筋水泥建築,唯形式則是中西結合者. 在如展廳, 迴廊等牆壁上,都嵌有六角形的花窗,透個窗子都可以看到小院中的花木. 這概念應是由中國庭園中常見份,在圍牆上的<百景窗>而得來.
先赴樓上参觀文徵明之書畫專展. 所有展品俱由國內及他省借調回來. 雖然文徵明是蘇州人,但蘇博並未藏有文氏之作品也. 此乃「出處不如聚處」一語之最佳註觧. 欣赏畢,購精印畫册一,留為後賞也. 又順往他館一遊焉. 最有幸者乃得睹吳昌碩先生之書畫展. 先生的篆書,多出於石鼓文,筆法古拙,為世人稱頌久矣, 而其畫多為花卉樹石,然都另有面目,与世俗不同. 而其题詩更是精絕,非今人可望其項背也. 玆錄其題畫詩數則如下:
<高士招飲>:酒徒慵覓高陽侶,僊更才難笑飲中. 嘲哳禽言行不得,蹣跚犢鼻賦誰工. 笳鳴海角荒荒月,帆指雲間葉葉風. 既醉何妨巾再漉,阑于北斗近籬東.      庚申秋老缶書付蔵兒. (,古同藏)年七十七.
<秋雪庵>:風格傳餘嚮,湖山表僅存. 詞源邈鐘呂,(同駝,此用駝背者郭橐駞善植樹木故事)意奠蘭蓀. 快雪晴烘帖(此指王羲之所書之快雪時晴帖也),叢蘆水繢(同繪)(此應指在蘇北如皋之名園<水繪園>.園以水勝.初成於明朝萬曆四年,乃明末四公子之一,冒辟彊之祖業也.國变後, 冒与愛姬董小苑棲隱其间). 詩成還舞我,共醉有乾坤.  <秋雪庵> 谷梅仁兄正. 吳昌碩年八十三.時在丙寅.
<我聞,題畫>: 虎負狼跳幻益工( 指奸邪當道也),孰嬴秦氏孰重瞳(指秦始皇和楚霸王-項羽,謂忠奸難辨也). 海填飛礙成仙鲤,樓倚狂招不霽虹. 極浦流沙陵谷外,切雲重屋斗牛東. 梅花落盡春長好,聾我猶聞一笛風(我聞)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沽酒怡白雲,吹笛坐黃犢.江花泊岸紅,山雨下庭綠. <題畫>.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壷叟两正乙丑冬吳昌碩年八十二.
<漢書下酒,秦雲炅河>:(炅音炯,火光也) 集曹全碑陰字,癸亥元旦,呵凍成之.八十老人吳昌碩.   
<村裏謝安石, 家中白侍郎>: 謝安石,東晉政治軍事家,世稱謝太傅.淝水之戰以擊敗前秦符堅而為世譽白侍郎即唐朝文學家白居易,以曾任刑   
部侍郎一職故名.
<舊作>:蒲草老生節,石執捫有骨,梅花壽者相,年來懷不脱,所以人海游,立墜活潑潑. 壬寅十有一月安吉吳俊卿倉碩.   <梅發嫣紅盆盎春,仙蒲九節骨輕人.石存供養煙雲意,竹屋芸窗絕默(同陌). 甲辰春蒲華题句 :蒲華,晚清書畫家,字作英,號西山野史,与吳昌硕,任伯年,虛谷,合稱清末海派四杰. 寫畢自視颇有鬱勃縱橫氣象. 惜不能起孟皋老人觀之.老缶記於青李來禽館. ( :張學廣字孟皋,清末人,曾任浙江小吏,後以鬻畫為生. 又 清末書家伊秉綬曾隸書<青李來禽之館>橫披,未悉為其齋名否?>
<再錄舊作>: <畫題>:漁人誤入桃源路,更逐晴霞踏亂雲.  <>: 鐵如意擊珊瑚毁,東風吹作梅花蕊. 艷福茅檐共誰享, 匹以槃敦尊罍簋. 苦鐵道人梅知己,對花寫照是長技. 霞高勢逐蛟虬舞,本大力驅山石徙. 昨踏青樓飲眇倡,竊得燕支盡調水. 燕支水釀江南春,那容堂上楓生根.   光緒廿九年癸夘奉寄,寫畢自視喜其大有氣魄,再錄舊作. 昌碩.
<鶴壽千歲>:  丙寅歲十二月篆於海上<去駐隨緣室>. 老缶吳昌頭年八十三.
文徵明,吳昌碩两先生之「詩書畫」俱稱三絕,有幸同時得觀之於一樓,真不枉此行也

賞罷出園中,過曲橋止於小榭,小憩觀魚,效莊生作濠梁之樂焉. 歸而得一詩曰:「蘇博池中魚,優游方未了. 庭院映驕陽,陰睛割昏曉. 濠粱水底天,從容無外擾. 安知子非魚,魚樂誰能曉」. 憩畢,沿館之後側迴廊曲折而前, 由博物館而進<忠王府>之內庭焉. 府中庭院俱以帶簷廊的廂堂,偏廳,戲臺等,連以迴廊俱以四合院形式併凑而成. 其中廂堂之窗欞門扇,格式亦各有不同.被四面廂堂包圍着的是中庭, 庭中的小橋,流水,奇木,怪石,假山,花卉都經精心布置者. 廂堂迴廊內擺設的,都是明清年代款式的酸枝花梨,精雕細琢的家具:如檯椅,凳几,供桌,花几,琴台以及各式鑲嵌山水雲石的插屏,名賢字畫掛屏等等. 款式之多,造工之細,真令人嘆為觀止. 其中見一半月枱,制式古雅,木色黝黑而表带細密銀絲如牛毫者. 吾以手觸之,其滑如凝脂,不知是何種佳木也.吾徘徊摩挲,不忍輒去.   賞罷, <忠王府>大堂,雄弟謂長毛之堂,不入也罷,乃去之. 考博物館,忠王府與今之拙政園舊實原為一體,乃明朝顯宦王獻臣所造. 王献臣,字止敬,吳縣人,隸籍錦衣衛.弘治六年進土,官至御史,屢起屢落.與文徵明善.正德四年(1509) 退隱於吳.(有云強占者)大弘寺產二百餘畝以營拙政園. 園成於嘉靖九年(1530),費時二十一載. 文氏有<王氏拙政園記>以紀其盛. 園名之由,可見諸其文中之王氏自敘:「余自筮(音逝,占卜也)(筮仕者,出任官職也,盖古人出仕前必占卜以定古凶)抵今,餘四十年. 同時之人,或起家至八座(舊指六部尚書及左右僕射等中央官員),登三事(即三公,指太師, 太傅及太保, 俱輔政官員)而吾僅以一郡倅(,副也.郡倅猶今之副省長),老退林下.其為政殆有拙於岳(指潘岳)? 園所以識也.」盖<拙政>一詞, 原出於南朝潘岳之<閑居賦>:「庶浮雲之志,築室種樹,逍遙自得. 池沼足以漁釣,春税足以代耕. 灌園鬻疏,以供朝夕之膳. 牧羊酤酪,以竣伏臘之費. 孝乎唯孝友於兄弟, 此也者之為也」. 王氏之志,可見其一斑矣. 王殁後,其子即以園押与徐氏以嘗賭債. 後園為駐防將軍府,後又為吳三桂之婿王永寧所有. 太平天國時李秀成佔為忠王府,忠王敗,李鴻章據為巡撫行轅. 民國時為八旗會館. 解放後重修分辟為拙政園,忠王府及博物館,供國人遊覽.   
時已為下午一時半矣. 乃依原路而出,欲尋食也. 過路旁攤檔,有售核雕者,檔主乃一中年漢子. 近而察之,所製頗佳. 幼工榄核羅漢頭,售四五十元壹枚,粗工者十數元而己. 又有核舟數枚,頗類前人筆記中之所述者, 乃請出而觀之, 果然船頭有三人焉. 依核舟記中所述,中带高冠仰頭翹手而立者,東坡也,其右盤膝而坐者佛印禪師也,其左一老者, 詩人黃魯直也. 船頭出一鍊垂於旁,尾带一錨. 两面船窗各三扇. 唯船尾不見煮茶童子耳. 乃詢之是否依<核舟記>中所述而仿製者. 店主聞之大為雀躍,點頭如搗蒜,連聲應諾. 乃问價,指而答曰此六百者,工较粗,九百者,工较細. 審之果然. 還價一半,不允遂去,亦不留. 行數武,与弟曰: 「今日有緣与核舟相見,不買有如入寶山之嘆」. 乃折返与議價.一時觀者雲集,多是老人家,評頭品足,議論紛紛. 最後以六百元購其精者. 主人亦細心, 出小針,將六扇船窗一一挑開而復合,又将鍊錨取出,說明係另雕裝上者,配以小錦盒焉. 吾睹枱上有玻璃方盒及小木承几,乃一併購之,僅五十元而已. 又詢以「細工雕一舟,费時幾何?」曰:「三天可畢,工多藝熟而耳.」又问「可刻章否? 」答云:「須來篆稿方可,蓋吾只懂刻,不懂書也.」這老兄是位老實人也. 出大路,交通甚繁忙. 見對面一小店,人頭擁擁,兄弟相顧笑曰:「此必佳店」,乃進焉. 店不大,麵案及蒸炉已占三分一矣.地下滿座,見有閣樓,乃登之.有數房皆空置.问侍者,答曰:包了」. 只好下樓,站檯旁等人吃完才有座位. 點麵二,小籠飽二. 俱佳. 唯小籠饱大如港式之雞飽仔,一口咬下,湯汁滿口,鮮美非常,麵皮薄韌而不黏,口感甚好,真非凡品. 見鄰座有似港式小籠飽之物,詢之,謂是「一口飽」. 惜肚皮不爭氣,只好緣慳矣.  依來路欲步行找<普福寺路>返酒店. 由東北街转臨顿路而前,却找不到那条小弄的進口. 只好一路問人,在里弄間左拐右拐,好不容易方找到普福寺路而回. 於道旁小店購蜜桔一袋返,甚甜美. 返房梳洗休息一番,復打的出鬧市尋食,並約定接返時間. 歩至一火窩店,其內人頭湧湧,座無虛席,輪候逾半小時,方得入座. 亦無甚特色,不平宜, 食畢在附近闲逛, 購芝蔴及花生糖各-袋, 其硬如鐵, 聊作曾遊之記而已. 片時的士來接返焉.   

翌日晨起,早飧罷即往櫃台結賬,包車往遊虎丘,费二百元,包等候至午後送往長途汽車站. 價很公道. 八時起程, 十餘分鐘車程便至. 山志云:阊门至虎丘要經過九里山塘,道路崎嶇,要走上大半天,所以遊山最少要三日. 现在交通方便,遊山半天便可矣. 由車場下車,轉入登山主道,便見牌坊,上有匾大書<中第一山>五個大字. 透過牌坊,可遙見山坡上之虎丘塔. 坊下是一列讀卡機,遊人把电脑票在杋上嘟一下,便可上山矣. 路两旁,右是長長的碑廊, 左面是一列商店和購票處. 廡廊盡處是玄瓦黃牆的殿背, 穿過殿的門至其前,乃一河,河對岸又是黃色高墙環繞之庭院. 回視所見,乃一硬山頂殿宇,前有三拱門,中大旁小.左右旁门頂上有额曰:<水秀>,<山清>.中門聨曰:<水繞山塘,笑舊日鶯花,笙歌何處; 塔浮海湧,看新開圖畫,風月無邊>.  殿甚淺,约十步而已. 入門舉頭見椽下有方匾,赤地金邊,中金書<虎阜禅寺>四大. 方悟此為<虎阜禪寺>之頭山門也. 盖他處乃山藏寺,而此地則寺藏山焉.  購遊山門票, 平日價四十, 假期六十,長者減半. 未入山先探碑廊,俱前名家翰墨,雖是複製,猶有可觀. 以時間緊迫,未克久留,遂先拍照, 以作後賞. 過牌坊沿左径行数武登橋,橋下便是環山之西溪. 沿溪而望,一水迂迴, 两岸竹篱茅舍, 樹木扶疏,雲烟奄靄,数艋舟泊坡下林畔,以待遊者,颇有桃源渡口之景緻. 過橋少許,<斷梁殿>,寺之二山門也. 其制頗類前者,亦玄瓦黃牆,唯竭山頂,深闊倍之. 一門,旁联曰:「塔影在波,山光接座; 畫船人語,曉市花聲.」門内两侧是两極大之金剛像,其頭頂幾及瓦底. 稍前有碑龕,內置<虎丘雲巖禪寺修造記>碑一. 後門亦有聨曰:<翠竹蒼松全壽相;青松白石養天和>.
沿右徑上山,<擁翠山莊>.其外院粉牆上有綻藍色,径數尺大字四個,:獅虎豹熊,不悉何意? 煞風景之甚也. 再上,<抱甕軒>,其西侧有亭翼焉. 其匾曰;<海不揚波>,楹柱联曰:「花間月榭風亭下,鍊句功深石補天」. 轩後有<憨憨泉>, 路旁竹叢間有亭曰:< 問泉亭>,楹柱上有联曰:<雁塔影標星漢表;鯨鐘聲度石泉間> . 继而沿石磴躡級而上,<海湧樓>,樓前有联曰:「水繞一湾,幽居足適; 花圍四壁,且住為佳」,下款:丙寅年春沈遵士年九十六補書於<海漫樓>.(註沈邁士(1891-1986),名祖德,號寬齋.清末民初畫人.曾任職北洋政府,後任北大講師及北京古物陳列所副所長, 以卒年計之, 此聨乃其絕筆也). 廊間有<海湧峯>隸書三大字之刻石,乃清學人錢大昕於嘉慶丙辰冬所書.盖虎丘舊名<海湧峯>者也. 吾亦有一小詩以紀此佳處者,詩云:「海湧峰頭海漫樓,彎環一水月當頭.風摇花動宜吟賞,最喜人間有愁」.旁一小榭,中榜曰<月駕軒>,行草甚佳. 室甚矮小,布置極简,僅一小石供桌靠壁而立,墙上懸一橫木框挖嵌雲石山水大掛屏,石上之群山上出雲表,甚壯觀,無款. 吾名之曰:<群峰插天>可乎? 两旁一联曰:在山泉清,出山泉濁;  陸居非屋,水居非舟. 其两侧墙亦各懸一長方形木框挖嵌雲石掛屏,上鑲山水石片二,,紋態自然,颇具別緻. 其題款有曰:「雲裏帝城雙鳳阙,雨中春樹萬人家,石生」者, 有「關仝所作天台飛瀑圖頗似此景,鐵研齋主」者, 又有「東岡夭矯两青松,千尺盤空黛色濃.石生居士」者. 俱石品之上佳者也.
穿<海漫樓>後之山牆月門,依蹬而上,遠處是一带粉墙,門亭上罩飛簷,榜曰;<冷香閣>,一樓在焉. 虎丘<冷香閣>乃民初吳江名士,金松岑先生所倡建者. 金氏(1873-1947)吳江同里人,名天翮,號壯遊,天放樓主人. 出身書香世家.民國時曾任蘇州省議會議员,水利部及教育局局長.以講学終其身. 近代學人柳亞子,潘光旦,费孝通,蒋吟秋,范煙橋輩,皆其門生之表表者. 民國七年元宵,金携其二子往遊虎丘,欲踏雪尋梅而未果. 惆悵之餘,歸而謀諸友人汪鼎丞,费仲深等輩. 遂發起在虎丘千人石之西坡上筹建一樓,四圍植以紅綠白梅三百樹樓以梅名,故曰:< 冷香閣>. 此舉一為地方生色,二使眾友得一詩酒流連,吟風弄月之所. 翌年樓成,時人以地有孤山,鄧尉之勝而稱之曰:<小香雪海>. 樓坐北向南,二層五楹,高閣飛簷,三面環廊,高窗敞軒.樓下迴廊皆青磚座圻,上置王靠.窗欞隔罩,製工精麗. 吾与雄弟遊虎丘,路過此,即為其吸引而延佇, 其時園中紅梅三五,方正含苞待放,瞻赏之餘,復訪其楼焉
步進地下中堂,舉頭便見橫匾八分書<巡簷索笑>四字(按此句典出唐杜甫<舍弟觀赴藍田取妻子到江陵, 喜寄三首>之二. 詩曰: 「馬到秦關雪已深, 北來肌骨苦寒侵. 鄉就我生春色, 故國移居見客心. 賸欲提擕如意舞, 喜多行坐白頭吟. 巡簷索共梅花笑, 冷蕊疏枝半不禁以詩意觀之, 此簡撮了之四字, 意思是聞親人將至, 心中焦急, 在屋簷下走來去, 又歡喜雀躍不己, 禁不往對着園中盛開的梅花,癡癡地笑起來若不悉出典, 只看字面, 是费觧.  若識其所出, 則此四字情景兼融, 意在字外也). 匾下是一幅鑲鏡的大纸本水墨六尺橫幅,寫一樹寒梅,虬枝紏結,藤蔓纏繞,冰梅無數,點綴枝頭,右上篆書橫题曰:<梅先天下春>,是一張今人的合作画. 两旁楹柱上掛了副隸書對联曰:潭水光中塔影; 梅花香裏鐘聲. 两侧偏廳有書房琴室各一,布置清雅, 琴棋書畫點綴其中. 壁間皆名家字畫,联和木石掛屏. 尤以清人劉墉之木刻書法掛屏至為精采. 室内家私,舉凡几凳,供桌花几,書案琴台等俱為明式之紅木製成或挖鑲雲石者. 更有鐘鼎瓶彝,石山盆景,雲石插屏等擺設其中,各有制度,一絲不. 使人流連於此,便有出塵之想. 壁間有碑名曰:<冷香閣記>,錄如下:
「立崖岸以高人者,人之所遠也;設深阻以絕人者,人之所疑也. 魯有岱,秦有崋. 徽歙之石者,白嶽黃山; 而潮梅之陽,羅与浮之所官也. 躋而視其顛,盖廑(同僅,劣也). 而況具茨(堆也),空同藐姑射之離人,而立於獨. 非媚道嗜竒之士,為褰裳繭足,敝敝然與之為. 緣則反是而平夷昭曠,示人以嶄絕者,亦未可非乎. 雖不示人以嶄絕,而仍不廢其高,則於吾吳之虎邱有取焉. 虎丘居吳城之西北,有闔閭之故蹟焉. 東晉,南朝為畸隱者之所棲. 而唐以來,杜陵,香山諸人,皆登覽而有謠詠. 清洪楊大難以前,山塘七里, 士女嬖遨,羣萃於此. 而究焉為閒靡佳俠之窟, 而山林之趣則放矣. 兵戈既夷,邦人士之好遊者,觀楓必於天平,而探梅必於鄧尉. 鄧尉尤蕭遼敻絕. 方春水雪,拏舟而逝,襆被宿古刹,往返必三日程. 而虎丘隱於郊埛之間,西有山莊曰<>,蓝慘黯,樵蘇往來登之使人有今昔之感. 夫剝復基乎數,而廢興於乎人. 名勝之不可保, 豈非邦人士之所宜憫與歲戊午上元,天微雪,余挈二子,跨驢至山塘尋梅,梅無一本焉. 憩於擁翠山莊.莊之背,選地得隆阜.思種梅三百,建閣於其上. 贊而助者若干人,汪君鼎丞,黃君韋齋,先後綜核其事. 邱君玉荷, ?飭都料,度支經營,纖屑詳簿錄. 閣既成,颜曰<冷香>. 僉以寿石之文詔余. 余嘗博覽天下名山而緬思.夫咀丹服氣之流,入山林惟恐不深密,蓋德不稱而自托於道,以求遠於人世. 乃若君平,子真,, 靖節,和靖諸賢,其貞不絕俗,其劲不撟時,風采隱然,越千百年而入乎人之心. 夫使其人不隱而之乎顯,則亦無以異乎?  吳季扎顧元歎,范希文之行誼,居可知也. 故貞且劲.德之至高焉,而不自高,於吳之先民,見之矣; 於吳之山,与夫此山之花,見之矣. 花開之時,願我邦之人暨四方豪傑,登斯阁者觀余此文,欣然有契於心焉. 己未季春,吳江金天翮文,常熟蕭蛻書. 古吳,鳴琴室,王桂軒刻石.
賞畢出阁,欲去. 吾曰何不登樓一觀. 遂折至後堂登樓焉. 登斯樓也,入目豁然開朗. 但見三面軒窗高敞,布置之清雅与閣下無異,四處一塵不染. 三面迴廊辟作茶座,僅供品茗,不設茶食. 与雄弟於中堂前廊靠窗選一雅座,點其 <虎丘靈岩>試之. 茶作淺青玉色,撲鼻幽香,入口甘滑,吞之使人形神俱爽,果非凡品. 未悉此為<虎丘志>中所云「虎丘茶色如玉,味如蘭,宋人呼為白雲茶, 號稱珍品」者耶? 茶價每位三十五元,若依此茶質評之,則物超所值矣. 中堂与前廊隔罩之上,高懸橫匾曰:<舊時月色>四字,乃近代红學大家,俞平伯先生所書者.(按此四字乃宋代詞曲大家姜白石之传世咏梅名作<暗香-疏影>之首句也. 原詞如下: 「序: 辛亥之冬, 余載雪詣石湖. 止既月, 授簡索句, 且徵新聲. 作此两曲, 石湖把玩不已. 使工使肆習之,音節諧婉, 乃名之曰: <暗香-疏影>. 舊時月色, 算幾番照我, 梅邊吹篴. 喚起玉人, 不管清寒與攀摘. 何遜而今漸老, 都忘却東風詞筆. 但恠得竹外疏花, 香冷入瑤席.   江國正寂寂, 歎寄與路遙, 夜雪初積. 翠尊易泣, 紅萼無言耿相憶. 長記曾携手處, 千樹壓西湖寒碧. 又片片吹盡也, 幾時見得」) 题匾字不有冷香而冷香自至,与閣名真貼切不過矣.    茶罷,四圍細赏,徘徊不忍卒去.事後重温斯遊, 得一律以為纪事,錄如下.
   癸巳冬臘與九弟錦雄同過蘇州,訪虎丘,<冷香閣>品茗赏梅有懷浩明撰.
「巡簷索笑」冷香閣, 「舊時月色」賞梅魂.   前賢雅興茶猶,  我輩風流酒尚温. 「疏影暗香」千古誦, 嵇琴阮嘯」幾回聞.  天翮壯遊香雪海,  凭欄看劍憶斯人.

出阁而,数步之遙,<古石觀音殿>. 於此矯首東山,虎丘塔歷歷在目,南瞰岥下,则虎丘剑池,二仙亭,千人石在焉. 過石殿門樓,即見一比殿基低逾尺許之諾大石中庭, 相信此乃舊殿之遗址. 石庭中僅见幾件殘碑敗礎及一石香案散布其間,盖此恐乃民革之劫餘也. 看來此殿為近年環绕舊基而新建者. 右侧碑廊上有<虎丘石觀音殿遺址保護記>, 详列其由所. 文曰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「大千佛剎,應緣而現.罹亂以廢,逢治而興,石觀音殿亦焉. 稽志承-宋熙寧七年,湖州臧逵,應夢於觀音而疾逾. 由是造像了願,且覆以石室, 洎今九百餘載矣. 惜纍毀於火也. 宣德重建之 雍正修廢之,同治舉墜之,終遭浩劫(暗指文革而不敢明言)而文物全. 嗟乎,觀者悵立,思者興嘆,奚不感慨系之哉. 兹斫石厝於原址,周匝壁廊規制,仍舊营構精麗,燦然可觀. 且於廊廡嵌 刻名家所書<普門品><石像大士讚>,壅雍矩麂,奕奕清輝,觀看稱美也. 又延耆宿崔公護繪<應夢觀音像>鐫斫石上,置正中之廊壁,穆穆然訚訚然,堪稱佳構也. 復於左壁,刻觀世音應夢之連環故事,由謝君友蘇精繪,周君大男鐫刻. 得形神兼備之妙也. ,歷時一載,厥工告竣.膺觀得以復興,遗存得以保護,山花為之解笑,巖壑為之生風. 洵一代之盛舉,足与雲巖之塔並峙於千古也首事者囑予作記,敢辭不文,於是略述其緣由耳. 丁亥春月, 潘振元撰並書. (按丁亥乃2007年也, 潘振元, 生於1944, 中國書法家協会会員, 為蘇護先生弟子)
<觀音殿>,實一極簡樸,坐落在山坡上约百許平方之長方形小建築而已. 除殿門,右碑廊,及石中庭後之觀音阁外,只餘左侧山牆上一幅<菩薩應夢故事>浮雕而已. 觀音阁者僅為一阔僅一楹深數尺之硬山頂小閣耳. 正牆上嵌一石刻大士畫像,赤足,纓絡滿身,寶相莊嚴,右手反垂倒执淨瓶,左手正拈楊枝靠於臂上,綫條流暢,有吳带當風之致. 两旁閣柱上有联曰:<楊柳枝頭甘露灑; 恆沙世界寶蓮開>. 閣两旁亦各有短短碑廊,分別嵌碑刻<普門品><石像大士贊>. 由於中庭低於殿台尺許,三面廊廡俱绕以短圍欄以止遊者.
遊罷出殿復沿石徑上山, 穿山牆門曰「石冷泉青」者,丘塔己近在咫尺矣.   過文昌閣,三泉亭,越「苔枝綴玉」月門,<致爽阁>. 閣位於山巅, 四圍林木郁葱,因晉王子猶答恒温問曰:「西山朝來,致有爽氣」故事以名.  宋時原址本在法堂後,南宋詩人范成大有詩咏之曰:「碧嶂橫陳似斷鰲,畫闌相對两雄豪.東軒只有雲千頂,不似西山爽氣高」. 元人顧瑛亦有詩云:「高閣對西山,飛嵐落几間 開襟致秋爽,心與白雲閒」. 舊有明文澂明题扁. 清康熙時劃入南巡行宫,咸豐十年(1860) 毁於火. 民國十九年(1930) 虎阜禅寺主持宣楞募资重建. 其址移到虎丘塔南之小五台,即今址. 民革以後曾予重修,  閣三楹, 四面回廊,前庭甚廣. 阁中一套舊明式家具乃精品也. 今正庁影壁上之<致爽閣>一匾乃近代蘇州書家郑定忠,號白雲樓主所書,颇見筆力. 款署己未仲秋乃1979年也. 其下是一幅壓鏡山水中堂,旁時人一联曰:高阁隨憩, 遣懷增爽氣; 虚窈遠眺,縱目俱落暉. (:此联筆法险怪, 平仄欠妥, 文字不通, 真不知所謂之至). 壁两側石礎楹柱上復有一對木雕長聨曰:「翹首月華(照片上字不清吾以意補之),情如柳眼猶寬,妒意不如水遠; 綺叢香靄隔,先共疏梅索笑, 佳辰且醉提壷」. 署臨安郭夢禪時年八十九書(: 在網上只查到有一個郭夢禪的石印曾被拍賣,生平待考,相信是一位清末民初的書法家). 偏庁上有民國名人,國民党大老于右任書<虎伏>二字木匾. 閣門外楹柱亦有長联,上款為「致爽閣题璧」, 联曰:<微茫雲影,重叠雲龍,笑拍闌干餘范蠡; 遠草情鍾,孤花韻勝,旋移芳檻引流莺」,下款署「乙丑展重陽蘇淵雷書舊作」.(: 考乙丑乃1985. 九月十九俗稱展重陽,亦民革前事矣. 蘇淵雷乃民初学者(1908-1995),名中常,字仲翔,晚署钵翁,号遁圆蒼. 南縣新安鄉人. 民初曾任上海世界書局編輯,中央政校教師,中國紅十字會秘書等職. 解放後任上海華東師大教授,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. 對文史哲和佛学都有極深研究. 文事之餘亦兼擅書畫. 此联联句固佳,人書俱老, 的是佳作也).

<致爽阁>而上,過山門便至虎丘之巔. 山頂一帶頗平坦,四圍樹木扶疏,塔在其中焉. 樹林間時見有三五荒棄石礎,民革之遗也. 虎丘塔原名<雲巖寺塔>,始建於隋文帝仁寿元年(公元601),一木塔,後毁於火. 今塔成於北宋建寧二年(961),此比意大利之比薩斜塔尚早二百餘年. 迄今已有一千三百餘年歷史. 塔為一七層八面之磚身木簷樓閣式建築,非常壯觀. 釋家所謂七級浮屠是也. 由於地基欠穩,自明代起即向西北傾斜.1956政府加以修葺, 稳住地基,方乃得以保存,供遊者欣赏憑弔也. 由坡之東南俯眺山下,市廛萬户人家,猶隐约可見於煙霞奄霭之中也
繞塔一周, 乃遁東階拾級下山,<御碑亭>, 亭僅一楹,但却是一竭山頂廡殿式五脊建築,正脊高二尺,吻獸雙龍魚倍之. 四簷角飛插入雲,氣势果是不凡. 三面粉墙,內置二碑,無暇细觀. 轉往遊<平遠堂>. 堂在高岥之上,前面一平台,两旁沿斜岥護以石堤,下臨深壑:<養鶴澗>, 此康熙帝南巡之行宫也. 堂中影壁上有匾,古籀篆書<平遠堂>三字,古雅之極, 款「一九九七年顧廷龍」.(考顧廷龍(1904-1998)乃近代古籍学,目錄學大家,金石文字學及書法家.蘇州人.晚年任<续修四庫全書>主編,八年克成). 匾下一山水中堂,联曰:<四面嵐光俱入座. 一輪蟾影恰當簾>.两側楹柱上復有聨曰:<浮雲野鶴悠閑境,山杳渺間>.
復又至<五賢堂>,首先引吾注目者為廊壁上一碑曰:< 曠代風流>,行草筆意恣放,款曰:戊辰初夏九十叟祝枝山書」. 此堂制甚简而近陋,宽僅一楹, 堂中懸今人寫之<五松圖>,旁联二,照片上字跡不可讀,從省. 廊中有<五賢像碑記>:
「虎丘舊有五賢祠,始建於明萬曆间. 屢經興廢,清末時毁. 一九八零年於此辟設五賢堂. 今復造五賢像碑,分列堂中,以供瞻仰五賢是我國歷史上的著名文人唐韋應物,白居易,劉禹錫曾先後任蘇州剌史.宋王禹偁為長洲縣令,蘇軾晚年寓居蘇州. 他们以文人治蘇,政績斐然.世所稱道. 其歌詠蘇州景物的詩文麗篇,膾炙人口. 特別對虎丘的開發,保護,建樹良多. 如白居易疏河築堤,溝通山塘水陸,為虎丘的發展,開辟了道路從此蘇台勝壤,遊人如織,七里笙歌,常年不絕. .........公元二零零二年七月, 蘇州市虎丘山風景區管理處立.張英霖撰文,崔護書」.( :此乃近代老書畫名家-崔護也.蘇州人,生於1924. 吳湖帆先生私淑弟子,中國書法家協会会员.以詩書畫印驰名中外.著作有<湖山風月樓纪游詩草>,< 丹青吟>,< 硯邊談硯>等等傳世). 
又侧廊壁上有碑五, 分别刻五古賢象及简介, 分抄如下:
() 蘇轼(1037-1101) ,北宋文學家, 字子瞻, 號東坡居士. 四川眉山人, 嘉祐進士. 神宗時任禮部員外郎,曾知密州,徐州,湖州. 因反對王安石变法, 貶謫黃州. 哲宗時為翰林学士,曾出知杭州, 官至禮部尚書. 後又檻貶謫惠州,瓊州. 北還後, 居常州, 時來蘇州小住. 嘗云蘇州有二丘, 「不到閭丘(: 此指蘇轼挚友閭丘孝終也. 轼貶黃州團練使, 為闾丘下屬. 後閭丘退隱, 居於蘇州一小巷中, 後人稱曰閭丘坊, 今尚在也.)即到虎丘」. 其文汪洋恣肆, 明白暢達,為唐宋八大家之一.   其詞清新豪健, 善用比喻.  擅書能繪, 著有<東坡全集>.  
() 王禹偁, 北宋文学家, 字元之, 山東鉅野人.  少聪敏好学, 九歲能文.  太平興國八年進士. 歷任右拾遺, 翰林院学士等職.  因剛直敢言, 屢遭貶謫. 雍熙元年知長洲縣, 虎丘昔屬長洲.   晋代王珣曾舍宅為寺, 故禹偁说為祖宅護持有加.  作有剑池銘, 謳歌虎丘山水.   他離蘇回汴京後,  曾有:「步武已移龍尾道, 夢魂猶憶虎丘山」之句.   後人繪像紀念他 蘇東坡作赞云「雄文直道, 獨立當世」.  在文学上, 主張詩学杜甫, 白居易;  文宗韓愈, 柳宗元.  著有<小畜集>.
 () 韋應物 (737-792), 唐代詩人長安(今西安市). 少年時充宮廷三衛郎, 事玄宗.  後失官, 發奮讀書, 卒登進士第.  曆任洛陽丞, 滁州,江州剌史等職貞元四年刺蘇州, 前後三年, 興農桑, 減賦税, 民賴以安.  政暇, 常至虎丘寺留連.  卸任後, 于城中永定寺寄居, 世稱韋蘇州.    生平勤于創作, 遗詩五百餘首. 效法陶淵明多寫日園風物. 著有<韋蘇州集>.
() 白居易(772-846), 唐代詩人, 字樂天, 號香山居士. 祖籍太原, 後遷下邽, 今陝西渭南. 出身貧寒, 勤奮好学. 貞元末, 中進士. 歷官翰林学士左拾遺, 中書舍人, 刑部侍郎等職. 曾貶為江州司馬. 長慶二年任杭州刺史. 寶曆元年刺蘇州, 次年病免. 在蘇時間不長, 但影響深遠. 對虎丘開潑, 貢獻尤多. 所築山塘堤岸, 人稱白公堤. 其詩語言通俗, 容直面現實. 名篇<琵琶行>,<長恨歌>等為其代表作. 著有<長慶集>.
() 劉禹錫(772-842), 唐代詩人, 字夢得, 洛陽人. 貞元九年進士授監察御史. 因参与政治革新,被貶為朗州司馬. 後復召入朝中, 任主客郎中, 集賢院學士等職. 太和六年, 任蘇州剌史. 在任常至虎丘, 多有题詠.  後官至太子賓客,加检校禮部尚書.   其詩適俗清新, 常与白居易相唱和, 世稱「劉白」.  所作竹枝詞, 柳枝詞, 富有民歌色彩, 被視為唐詩中别開生面之作.  著有<劉夢得集>.
吾意以如斯簡陋之堂以祀史上五賢如蘇,,,,劉諸公, 實為大不敬也.
遊罷五賢堂,下山過<千頃雲阁>.阁三楹一進,硬山頂,前帶簷廊,很簡樸,除大門及两側廊前有矮粉牆外,前後都是四六通花窗欞,予人一種極通明清爽之感.    大門楹柱上有狂草長聨曰: <雲夢氣吞八九; 滄溟水擊三千>. 寫得龍飛鳳舞,氣魄甚大. 下款署「虎丘舊有,松禪主人書」(:松禪主人,不詳 待考. 又清人翁同龢,號松禪老人).  進中堂, 布置極簡潔,僅書卷頭供案三,分别置後窗之下. 中堂间僅圆桌而已. 靠後窗頂有扁曰:<千頃雲>,署「甲子秋初月南滙百二歲蘇局仙(甲子乃1984年也, 蘇局仙 (1882-1991) 字裕國, 江苏人. 苏轼廿八世孫, 清朝末科秀才. 詩人, 書法家. <東湖山庄百九詩稿>,<水石居詩鈔>,<翏莪室詩存> <水石居詩鈔>存世). 联曰: <波長先得月,山秀自生雲>. 上款:「千頃雲阁舊聨損失,園林管理局屬補書」,下款:「丙寅清明前三日,吳興沈邁士.(丙寅乃1986, 沈見前注).
復下山,大雄寶殿,不入. 沿殿前石階而下,見白蓮池,千人石,孫武练兵台, 生公講台,二仙亭等,赫然在右焉. 順道而前,經真娘墓,試劍石, 復穿二山門, 過橋,沿河左拐出山焉. 司機隨即送往汽車站,廿分鐘已至. 購長途車票後,与雄弟午膳於「老大媽快餐店」, 劣甚.戲為改店名曰: 刁那媽快飧店」.吾自登車往上海浦東机場,而雄弟則自步往公車站返昆山去矣. 吾車到机場电彼則謂亦已到家矣.

甲午仲春, 浩明補記於香澥.

:此文可与Picasa相薄之<苏州行脚>照片参讀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