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4月22日 星期三

大夫無故不殺羊

 < 大夫無故不殺羊>

〈楹联叢话)清-梁章鉅撰

〈原文〉
"余里居,闻人述王苹華都轉(耀辰)客座中自题—联云:
     君子之交淡如水,
     大夫無故不殺羊。

初不之信. 時余方引疾,不入知府,亦無由与都轉周旋. 嗣因奉詔復出,都轉餞余於官廨. 則此联實在楹間.  詰其含意,笑而不答."


吾觀此联下句,真乃王都轉之心聲也.  謂 `詰而不答` 則實己答之矣.  所謂`盡在不言中'是也.  用今日的天朝語言來説, 就是 `你懂的三個字.

'都轉' 者乃清代負责處理盐務,徴收盐税之官員. 官小而利大之肥缺也. 當然如不貪瀆,只好喝盐水過曰子. 王苹華時仼福州盐運都轉使-同知之職,故梁有不入'知府`之説.  梁乃福州人, 當時应係在朝被弹劾而稱病辞官,退居於故里. 後來奉皇命復出, 王同知要賀他復官, 在官邸請他吃飯.  他看到官廳上的下联, 想到以前的傳闻,乃問王联意. 而王笑而不答的—段交往故事. 

'羖'音古,黒公羊也.  下联 `大夫無故不殺羊' 説的是春秋時的䝨人-伯里奚,又稱`五羖大夫的典故.  伯里奚,春秋楚人. 吾疑其原名只係姓伯名里,而``者,乃奴僕之稱也.  早歲家貧,有才名而不為楚用.  遂四處奔波以求官. 後遇蹇叔於齐,引於虞君,為大夫焉. 時晉以利誘虞君,假虞途滅䝞,返而滅虞 (成語: '假途滅䝞' 典出於此).虞君及百里奚俱為晋所執,没入為奴.  時秦穆公娶晋献公之長女伯姬為妻 (此成語:`秦晉之好之出處也)..  伯姬甚賢,欲助夫成霸業.  乃擇在晉奴之賢者從嫁,伯里奚其中焉.  唯奚以未悉長公主意,故甚忿慼,逃於楚故里之野焉.  姬㱕秦,言伯里奚之賢. 穆公遂使人謂楚曰: `吾媵臣伯里奚在焉,請以五羖羊皮贖之'.   `'也,  '媵臣'者,是云妻妾之奴僕也.  五羖羊皮乃當時一個奴隸之最低身價.  盖穆公恐晉人悉伯里奚之賢而羈之,故特以低價惑晉也.  伯里奚被贖至秦,穆公初見此七十翁,心疑其能.  聆其治國之道後,心悦誠伏.  即為秦相,授以國政,賜號曰 `五羖大夫焉.  而伯里奚亦不負公望,春秋霸主之基焉.

從上述之段典故, 可以知道王都轉是自比于伯里奚.  有感慨自己有高才而不為世用之意.  暨一朝得遇明主,便要振翮高翔也.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